“这个官家倒是没有明确表态,只是交代了某回去后要尽忠职守,稳固地方。”顿了顿之后,海老大人又补充了一句:“监察好宗室。”
    大周朝的宗室,因为都不掌握实权,近枝还都住在京城的原因,已经算是封建王朝里面比较安分的一批。
    但这一次毕竟情况不一样,老皇帝没有亲子。
    也就容易让所有宗室生出,大家都有机会的错觉。
    都是太祖,太宗的后代,人人都有机会,都是国家的合法继承人。
    “不管储君是谁,官家能愿意立储,都是社稷一大幸事。”
    虽然老皇帝为立储的事情,拖延了许久。
    拖延的邕王、兖王两个人,带头把汴梁搞的满城风雨。
    但是皇帝愿意在活着的时候,就定下一个继承人,就比皇帝到死都不定下继承人的好。
    “接下来官家可能就会放出消息,汴梁城肯定会有不少的风波。身处乱局,则诚你要小心观察时局,以稳为主。你年不及冠已经位列七品,已经是少年高位,不图幸进……”
    老泰山对着盛长柏就是一段谆谆教导,传授着盛长柏各种做人和为官治政的经验。
    对盛长柏还是很有帮助的,盛紘的为官经验更多的是适用于地方。
    到京城之后,盛紘就是在六部里面轮转着混日子,熬资历,并没有真正的做过什么实事。
    而且盛紘八面玲珑,与人交好的做派,也不适用于盛长柏。
    老好人可以保证前期的仕途,比较通畅。
    但是一个没有自己坚持,自己主张的人,也是很难登得高位。
    “老爷,姑爷,用膳了。”
    翁婿两个直接聊到了中午吃饭之前,中午这顿饭就是归宁宴。
    不只海朝云小家的一家子人,海家在汴梁的近亲,基本都有过来参加。
    来这么多人,一个说明了海家对盛长柏的重视,一个也说明了的世家大族的亲戚就是多。
    看海家一个归宁宴,就有几十号人参加,就知道盛家跟大族的差距还有很远。
    单是人口上,盛家就远不能和海家相比。
    海家的男丁基本不纳妾,族人都在四位数以上。
    其他的世家大族,嫡脉旁枝加起来更是有几千甚至上万的人口。
    有这么大的基础,也就容易层出不穷的出人才。
    也方便在地方上,控制一州一县之地的方方面面。
    盛家嫡脉男丁刚过十,旁枝加起来不过百。
    想发展成大族,起码也要保证族人富足,先生上几代的孩子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归宁回来之后,整个婚礼流程就算结束。蜜月这种东西,不是东方的传统。
    盛长柏也就回到御史台,正常的上班。
    当好一个职业大喷子,少一个蛀虫,就能少一些人被祸害。
    抓着几个典型之后,也能对其他人有一个威慑,也不算是完全做无用功。
    私事的话,除了给顾廷烨的女儿蓉姐儿,聘请了一位塾师之外,盛长柏也没有其他事。
    顾廷烨回了一趟汴梁,也就待了十来天的时间。
    除了看看自己的女儿之外,倒是没搞什么事情。
    算是消停了一回,没闹什么幺蛾子。
    气死爹,儿子被人带跑之后,人还是变稳重了一些。
    只不过顾廷烨这个成长的代价,太高了一点。
    时间就这么又过了半个月,盛紘回到家之后,就张罗着摆宴,举家欢庆
    “大喜啊,官家真的是要立储了!”
    “社稷后继有人,确定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。”
    老太太赞同的说道,平常对大多数事都无感的老太太,也惦记着老皇帝立储之事。
    不要说在勋贵之家长大,又嫁入到官宦之家,政治觉悟不低的老太太。
    就是普通的汴京百姓,都为老皇帝终于要立下储君松一口气。
    “谢天谢地,官家终于是下了决心,也不知官家属意的是邕王还是兖王?”王若弗跟着说道。
    “不管是哪一位,都比现在一直悬而未决的好。”海朝云最后说道。
    没错,老太太、王若弗、海朝云,盛家三代媳妇,这段时间经常凑在一起。
    王若弗让海朝云站规矩站个没完,对海朝云摆威风没够,盛长柏对王若弗好言相劝也说不通。
    无奈之下,盛长柏就使出了杀手锏,托付老太太照顾海朝云。
    王若弗叫海朝云去葳蕤轩,老太太就叫王若弗来寿安堂。
    在老太太面前,王若弗自然不好要求海朝云站什么规矩。
    要不然都是儿媳妇,海朝云怎么侍奉王若弗,王若弗也就应该怎么侍奉老太太。
    不要说伺候婆婆,就是让王若弗坐在寿安堂,看见老太太就先虚三分。
    待在寿安堂,不能逾矩,要规规矩矩对于王若弗来说,就是一个折磨。
    等王若弗回到味,自己叫海朝云侍奉,老太太就会叫自己之后。
    海朝云立规矩这个事,差不多也就会结束。
    “父亲,看你今日心情颇好,官家是不是吩咐了你什么差事?”
    盛长柏看着盛紘兴奋的有点过头,像是得了什么好处的样子,开口问道。
    “庆宁宫多年以来不曾住人,官家既然要立下储君,庆宁宫自然需要修缮一番,官家把修缮庆宁宫的差事,交付于了我。”
    庆宁宫就是大周朝的东宫,储君的住所,位于皇城的最东边,东华门边上,
    给储君未来的皇帝修宫室,当然是一件美差。
    一个很好的讨好储君,在储君面前露脸的机会。
    按着传统,房子给太子修好了之后。
    太子为了表示感谢,也为了收买人心,当然要给自己修宫室的臣子嘉奖,提拔一下。
    要不说老皇帝是厚道人,可能是因为拿盛紘当了一回“鸡”,威慑群臣,亏待了盛紘的原因。
    现在就给了盛紘这么一个给储君卖好的机会。
    如果不是盛长柏当了御史,主管监察礼部的话。
    盛紘就是该调去礼部,帮着操办储君的册封大典。
    一样的是给储君办事,向储君卖好。
    现在因为盛长柏的身份,盛紘要避嫌不适合去礼部,还是在工部任职,就给盛紘安排了这么一个美差。
    说实话,没有去礼部,还是盛紘沾了便宜。
    礼部,太常寺,太常礼院,三大部门,那么多的官员,都要为储君的册封大典操持,盛紘混在其中,就是一个喽喽,哪有单独为储君修缮宫室显眼露脸。
    大周为什么有这么多部门,都管朝廷礼制的事情。
    当然还是老赵家皇帝的帝王心术,就是没甚权利的礼制,皇帝也要多部门管理,分权而治。
    手下多点人,多开点工资不怕,没钱了可以想办法搞钱,就怕朝臣手中的权利过大,出现权臣的情况。
    不管怎么样,盛紘去修缮东宫,都算一件好事,不管老赵家哪个孩子上位,都得念着修缮了东宫的盛紘一分情。
    “恭喜父亲,贺喜父亲,官家交给父亲如此重任,足见对父亲的信任。”
    士大夫的虚伪,就是盛长柏是为了盛紘即将要升官了恭喜,也不好直给。
    “还是要把差事办好要紧。”
    盛紘摆手说道,话很稳重,但是盛紘脸上的笑还是止不住的。
    “柏儿,你近日也要去盯着册封礼仪去吧?”盛紘笑完了之后,追问道。
    “是,官家也有传话于我。”
    盛长柏这个御史,主抓礼部,当然也不可能错过册封储君的这种大事。
    现在的老皇帝已经在位了四十多年,朝廷上已经没有经历过册封储君仪式的老臣。
    再一个大周立国时间毕竟还不长,没有经过几次立储的事情。
    就是仅有的两次储君册封,也因为大周朝立国之前,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乱世。
    前朝的仪官传承和典籍,遗失了许多,册封的仪式也就不够完善。
    现在大周承平几十年,又从民间各处,收集起来了许多的先人典籍。
    当然要按着古礼,也就是周礼结合前朝的礼仪,把大周朝储君的册封大典完善起来。
    这一次完善好,成为定制之后,以后操办储君的册封大典,就能轻松许多。
    但这次册封储君的大典,筹备起来就很复杂了。
    一群的礼官,要翻越无数的典籍,总结出一套大周朝的册封礼仪。
    盛长柏过去监督,主要是为了挑刺,不需要知道怎么做是对,只需要知道怎么定是不